0755-22726101

0755-82486034
时间:工作日9:00~18:00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热门话题
>“十连增”开启河南粮食产业新征程

“十连增”开启河南粮食产业新征程

发布时间:2012-11-04 阅读:(34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  河南夏粮十连增,中国粮仓捷报传。  7月12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今年我省夏粮总产量达637.2亿斤,比去

  河南夏粮“十连增”,“中国粮仓”捷报传。

  7月12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今年我省夏粮总产量达637.2亿斤,比去年增产10.9亿斤。从2003年开始至今,我省夏粮连续“十连增”。

  这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的第一次夏收,河南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科学发展的庄严承诺。

  我省粮食产量的连年稳定增长,离不开政策引领、科技助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其中,粮食流通环节对粮食生产的服务、引导和推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站在夏粮“十连增”的高点上,全省粮食工作者感受到喜悦的同时,更多是责任:粮食怎么保?这个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把握粮食流通规律,运用粮食流通规律,激活粮食增产内生动力,实现粮食经济可持续发展,任仍重,道还远——

  如何把握粮食流通规律,创新方式方法,服务我省粮食核心区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如何落实好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群众一年的辛苦劳作得到应有的回报,增产的同时又能增收?

  如何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让粮食加工企业顺利得到适合的粮源,加工出安全、优质的粮食产品?

  如何发展粮食精深加工,让老百姓吃上方便、快捷、风味、营养的主食产品?

  全省粮食工作者清醒认识到:持续好的发展势头,必须加快粮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只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粮食经济发展质量才会越来越高,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发展道路才会越来越宽。

  夏粮收购,确保农民增产也增收

  小麦丰收之后,“夏粮收购”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做好夏粮收购工作,关系到粮农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大局稳定和党委、政府形象。

  事先不打招呼,轻车简从,今年夏粮收购高峰期,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满仓带领省粮食局、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负责人,暗访收购工作情况。

  在河南世通谷物有限公司长葛仓库、长葛0911河南省粮食储备库、许昌新兴国家粮食储备管理有限公司、中储粮许昌直属库等单位,刘满仓一边仔细查看小麦的品质,一边与现场售粮群众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农民粮食收打、产量、市场价格、收入、卖粮款结算等情况,征求企业、售粮农民对今年夏粮收购的意见和建议。收购现场,刘满仓对收购政策宣传、验质、开票、过磅、入库、结算、服务措施等环节逐一检查指导。他反复要求工作人员要对国家、农民和企业负责,验好质、把好关、服好务、收好粮。

  其实,早从小麦进入收获期开始,夏粮收购准备工作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省领导先后作出指示,要求及早做好夏粮收购准备工作,加大收购力度,让农民粮出手钱到手,实现增产增收。

  为落实省领导指示和全省夏粮收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省粮食局局长苗永清、农发行河南省分行行长殷久勇、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张威等都召开本部门会议,及早着手,精心组织,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各级粮食部门通过粮食拍卖出库、危旧仓房维修等措施,腾出仓容,满足农户售粮需要;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按照“严格执行预案、维护农民权益、兼顾地方企业、实行和谐收购”原则,积极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做好收购库点的科学、合理布局;农发行河南省分行认真测算、统筹安排,备足信贷资金,确保夏粮收购贷款足额有序供应。

  精心的准备,周密的部署,确保了夏粮收购的顺利展开。省政协常务副主席孔玉芳带领省政协视察团到漯河、郑州等地视察夏粮收购和粮食工作时,称赞说,夏粮收购工作措施得力,粮食收购市场出现新气象。在中储粮漯河毛寨直属库、中原粮食储备库新郑分库,孔玉芳向粮库负责人详细了解了粮食收购及仓储情况,视察了夏粮收购现场,并亲自登上粮库检查粮食储存情况。她叮嘱各级粮食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粮食收购工作,确保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落到实处,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按照国家六部委制定的《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要求, 6月18日我省正式启动小麦托市收购。今年国家提高了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以2012年生产的国标三等小麦为标准品,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均为每斤1.02元,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07元和0.09元。这也是我省自2006年开始第6次启动小麦托市收购。

  托市收购的启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卖粮的积极性。长葛一家托市收储库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托市收购启动以来,农民售粮积极性很高,因为卖粮农户多,职工们都是坚持到凌晨一两点才下班,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售粮车辆不过夜。”

  卖粮农民虽多,粮食收购量虽大,托市收购的进行却井井有条、平稳有序。业内人士评价:“今年的托市收购是历年来收购秩序最好的一年。”

  作为托市收购的主渠道,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精心组织安排,认真执行收购标准,严把收购价格关、资金关和验收关,建立了健全的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购质量标准和收购价格,坚持用仪器验质,依质论价,既不压级压价侵害农民利益,也不抬级抬价损害国家利益。

  按照“严格执行预案、维护农民权益、兼顾地方企业、实行和谐收购”和合理布局的原则,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在前期认真调研的基础上,首批启动984个托市收储库点,敞开收购夏粮。在收购的过程中,又根据收购进展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动了第二批夏粮收购收储库点,并针对个别地区没有符合条件的托市收储库点、农民卖粮不便的情况,不断增设夏粮集并收购点,全省夏粮收购库点达到1272个,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农民就近卖粮。

  在各个收储库点,显著位置上都张榜公布着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价格、质量标准、水杂增量扣价方式、结算方式和执行时间等政策信息,农民售粮明白又放心。从入库登记、化验、检斤、过磅到结算,一站式的服务让售粮农民觉得十分方便。中储粮许昌直属库负责人说:“一站式服务争取在1小时之内,就让农民拿到售粮款。”同时,各个夏粮收购现场还设置了饮水处、提供防暑药品、整晒场地和工具等,让售粮农民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今年我家里种了10多亩优质小麦,按国家的收购政策,一级优质小麦一斤能卖1.06元,我们很满足。”在中央储备粮许昌直属库的夏粮收购现场,许昌县长村张乡售粮农民付纪红满意地告诉记者。

  充足的收购资金是保障夏粮收购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农发行河南省分行为保证收购资金供应畅通,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对涉及夏粮收购的企业,实行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审查,优先审批,简化办贷程序,提高办贷效率。截至8月31日,该行实际发放夏粮收购贷款324亿元。其中,最低收购价粮等政策性收购资金219亿元,市场性收购资金105亿元。

  收购期间,省粮食局专门成立18个夏粮收购督察组,分赴18个省辖市,督促收购企业按时结算农民交售小麦的价款,不坑农害农,不给农民“打白条”。为方便售粮农民,该局还特地开通3部夏粮收购举报投诉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农民在售粮过程中遇到压级压价、打白条等事,可立即打电话举报。

  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小麦托市收购进展平稳有序,小麦市场价格稳中有升,托市效果明显,既保护了农民利益,又调控了粮食市场,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8月28日全省夏粮托市收购圆满收官,共收购托市小麦196.3亿斤,占全国6个小麦托市收购省份收购总量的42.1%。

  据统计,从2006年至2010年,河南省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1885亿斤,占全国托市收购总量的56.4%,为农民增收140多亿元,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保证了粮食市场的稳定运行。

  市场化收购也是夏粮收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破解企业收购的资金瓶颈,省粮食局与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共同建立了“河南省省直粮食企业粮食共同担保基金”,缓解了省直粮食企业在夏粮收购期间筹集资金的压力,切实保证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落实,实现“多收粮,收好粮,防风险”的目标。除此之外,省粮食局还积极加强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南分行等金融机构协调沟通,争取支持,签订了“信贷助粮”战略合作协议,为粮食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长期以来,中国约有50%的粮食储藏在农户家中,没有农户的储粮安全就没有国家的粮食安全。为此,我省启动了2012年粮食科技活动周暨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粮仓发放活动。给农民发放的科学储粮小粮仓容量大小可调,拆装移动方便,解决了鼠害大难题,很受农民欢迎。从2009年至今,我省已累计为7万农户配置了科学储粮小粮仓,粮食产后损失从8%控制到了2%以内。夏粮实现“十连增”的同时,农户的粮仓也在一年比一年“丰满”。

  订单农业,分享工业化利润增值

  夏粮收购期间,滑县城关镇东孔庄村的王贵海心里特别高兴,他种的6亩小麦不但产量高,还卖了好价钱。“订单繁育种子比一般农户每亩多收入200多元呢!”手拿厚厚一沓种子款,王贵海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王贵海说的“订单繁种”是他与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育种合同。滑丰种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良种繁育模式,与滑县滑裕良种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常年合作,由合作社组织社员进行小麦良种繁育,滑丰种业与社员签订良种收购合同,以降低农民繁育种子风险。目前,已在滑县建立繁种基地15万亩,5万多户农民参与良种繁育,让繁种农户直接增收3000余万元。

  “攥着订单种田,拿着合同数钱”。在今年的夏粮收购过程中,像王贵海这样不为卖粮发愁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早早已和当地的粮食购销企业或加工企业签下了订单,按照企业要求种植出来的优质小麦,不仅不愁销路,而且能卖上好价钱。

  从农民种什么市场就卖什么,到市场要什么农民就种什么。 “订单农业”的推广,使千家万户的农民,同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农户”的模式,让千家万户的农民也能分享到工业化创造出来的利润。对于企业来讲,订单农业的实施不让企业再为优质原粮发愁,原粮质量能够保障,产品质量也就能够得到保证。

  “订单农业”已经成为帮农民增收、助企业赢利的有力武器。这是一种多赢的局面,更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潮流,在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行统一供种,我今年秋天种下去,就知道明年卖给谁了。”这是延津县种田能手王国庆对“订单农业”的通俗理解。延津县是我省较早推广“订单农业”的地区之一,数年来,“订单农业”带动了当地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促进了优质小麦的推广种植和农民收入增加。

  长期以来,我省的小麦多为普通的中筋麦,强筋麦、弱筋麦很少,尤其是备受加工企业青睐的优质专用小麦几乎没有。延津县委、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号召农民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由于强筋小麦比普通小麦每公斤贵0.2元,农民的积极性被点燃,目前,延津县强筋小麦的种植面积已经提高到了20万亩。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是整合延津县粮食购销企业改制而成的股份制公司,按市场化运作,发展订单小麦,对农户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收购,如今已形成麦业、种业、肥业、面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小麦成熟,农民不用再“跑市场、找订单”,直接就地消化。

  高品质的小麦获得了加工企业格外的青睐,目前,延津小麦已经与达利园、盼盼、康师傅等10多家知名大型食品企业进行了合作。去年8月份,经过茅台集团技术人员对延津小麦多次实地考察,随机抽取、化验均合格,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最终决定在延津建立有机小麦生产基地。未来3年内,延津县将建立20万亩的有机小麦生产基地,直供贵州茅台集团酿造“茅台酒”。延津县的“订单农业”结出了令全国瞩目的硕果。

  “订单农业”的实施,对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农业科技的推广利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我省不少农村,“订单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土地流转,农田变“车间”,农民变“工人”。

  “我们要建设自己的清洁粮源基地,以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为基础,建设田成方、林成网的高标准农田,把农田建成‘第一车间’。”中鹤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

  中鹤集团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5月,该集团联合部分农户组建了河南最大的农机合作社“鹤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附近村逐步推进土地流转。目前,合作社已流转农田1.5万亩,提供有关岗位1万多个。在当地农发行的信贷支持下,合作社相继购置大型动力机械95台,配套机具614台(套),基本实现了从种到收的机械化和统一耕作、统一供种、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的“六统一”作业,不仅满足了浚县王庄镇20余万亩农田正常作业的需要,还辐射到周边滑县等6个县的农田正常作业。按照合作社负责人郭志军的匡算,规模经营比农户分散经营,小麦亩均可以增加效益145.6元。该合作社流转的1.52万亩耕地,共可增加效益220万元。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并非一件易事,发展“订单农业”的企业所收购的粮食最终仍要走向市场。因此,如何协调农户与发展“订单农业”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约束双方的经营行为,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稳固基础;如何加快培育订单的主体,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如何把农业生产中的风险有效化解等问题,均迫切需要解决。

  在实施“订单农业”的过程中,企业和农民最担心的就是履约率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各级粮食部门从引导农民签订合同做起,建立了订单合同事前指导、事中指导、事后协调的帮扶机制。在订单合同的条款制定上,注重推广使用广大农户认可的“最低保护价+市场浮动价”的灵活定价模式,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促成企业与农户双方共赢,提高订单农业的履行率。在加大订单农业推广力度的同时,他们指导涉农企业和农户开展“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农业订单形式,有效减少了涉农企业和农户的经营风险和种植、养殖风险。

  与此同时,期货市场与订单农业联姻也为订单农业上了一道“保险”。郑州商品交易所先后推出普通硬质小麦期货和优质强筋小麦期货。“粮食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提供的权威性、预期性价格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回避价格风险。在期货市场上可以看到未来一年以内的小麦交易价格,粮食企业在与农民签订订单前,就已经在某个较高的价位卖掉了一批小麦的远期期货合约,等从农民那儿收到麦子后再交到期货市场上去。”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这样一来,期货为订单农业上了“保险”,不会再因市场价格变动而影响订单的履约。

  小麦期货交易市场的活跃,也推动了粮食购销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小麦,培植优质强筋小麦粮源。许多粮食购销企业专程到优质小麦产区,同当地政府和农民“亲密接触”,提供优良种子、提供技术指导、高价收购优质小麦等,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做强做大优质强筋小麦市场。

  主食产业化,推动粮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不久前结束的2012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河南主食产业展区成为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的客商和观众。

  “主食产业化”是本届农洽会的一个热词。主食加工产业提升行动启动仪式,主食加工产业发展论坛,主食加工生产技术、装备、产品展示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

  河南的主食产业化,早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在方便食品制造行业,河南总产值已经超过全国总量的1/4,居全国第一位,仅在郑州周边,就聚集了三全、思念、白象、多福多等一批知名主食加工企业。

  “我省每年调出约100亿公斤的原粮,如果这些原粮经过产业化变成主食,可增加100万人口就业,创造产值740亿元。”苗永清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事实证明,要放大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经济效益,扭转粮食产量高、贡献大,但农业收入低、效益差的局面,河南不能仅仅做“中国粮仓”,更要做“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

  主食产业化,以粮食生产当地化、主食加工产业化、营销供应社会化为主要特征,是转变粮食产业发展方式,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省发展主食产业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粮食资源优势突出,尤其是小麦产量占全国的27%,且以中筋小麦为主,适合加工传统面制主食产品;第二,我省拥有1亿人口,省内和周边市场对米面主食需求巨大;第三,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在整个中原经济区内具备食品保质保鲜、冷链运输所需最佳的运输半径;第四,在农作物种植技术、粮食仓储物流和加工技术方面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撑。

  把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粮食经济优势,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继续推进主食产业化发展,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正在成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9月18日,记者在河南兴泰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看到一派繁忙景象。每天,有20万个多福多馒头从这里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满足着郑州及周边市场80%以上的中高档馒头需求。

  “主食品加工企业+专供粉加工企业+科研机构+农户”,兴泰公司的发展模式,不仅正在带动新密、渑池等地37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更成为我省打造面品产业集群大胆有益的探索。

  作为郑州市主食产业龙头企业,兴泰科技公司有关负责人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他们计划利用在主食领域的科研成果、装备技术,用5年时间在全省建立45家主食生产经营公司,更大范围地带动粮食资源的转化增值。

  之所以敢迈这样大的步子,源于该公司对于发展主食产业化的意义和前景的看好。兴泰公司董事长、河南省面制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晓真对主食产业化对河南“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意义有过认真研究:主食产业化的全面发展,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利于全面提高农业经营产业化、生产集约化水平;主食产业化的发展,为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主食产业化通过原料供给、生产、销售、物流等系统的建立,使农民就地就业、就地增收,同时为城镇化建设提供生活配套,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为了推进我省主食产业化的发展,今年3月,省政府专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在我省形成年产值不少于10亿元的主食产业集群20个左右,2020年争取达到50个。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明确支持主食产业化发展的政府专题文件。《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发展主食产业化“对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月,省政府出台《2012~2020年河南省主食产业化发展规划》,为我省馒头、面条、米制主食、速冻食品、方便食品等主食产业的发展,明确了定位和布局。

  根据各地不同的粮食资源优势,《规划》为我省不同区域“量身订制”了不同的发展重点:在豫北重点打造强筋类面制主食产业化集群,在豫中重点打造中筋类面制主食产业化集群,在豫南重点打造弱筋类面制主食产业化集群,沿黄河、淮河两岸重点打造米制主食产业化集群。

  米面主食食品生产的不同需求,还将推动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规划》提出,进一步加大对专用粮食品种的繁育推广力度,重点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的粮食作物。到2020年,标准化主食专用小麦示范基地面积达到800万亩以上;粳稻、中籼稻、糯稻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优质小品种杂粮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

  《规划》提出,2012~2020年,我省将在相关省辖市和县(市、区)同时推进主食产业化重点项目,分别建成日产30万个馒头和日产5万公斤面条的项目各100个;建成日产5万公斤速冻、方便食品项目60个,米制熟食品项目30个。

  数量上去了,主食品的质量安全和风味口感能不能保证?《规划》提出加强主食产业化科研重点开发,着力解决鲜湿面制品保鲜、方便米饭复水性等技术难题,开发荞麦馒头、蔬菜馒头、南瓜馒头等功能性主食品,同时,开展主食全程食品安全控制信息技术攻关项目研究,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监控与预警立体交叉网络信息系统,让咱们的主食更安全、更美味。

  到2020年,争取全省工业化主食实际产量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870万吨和3110亿元,主食产业化率由目前的15%提高到60%。这是《规划》为我省主食产业化发展勾勒出的宏伟蓝图。

  8月,国家粮食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主食产业化,增强口粮供应保障能力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挥骨干企业的优势,在北京、河南等地建设或改造一批优质面制主食加工示范基地。

  目前,省政府已经成立了由省粮食局牵头的全省主食产业化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全省各省辖市也相继成立了主食产业化的组织领导机构,部分市(县)印发了推进当地主食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意见和规划。我省的主食产业化正在持续、稳步、健康推进。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我省由农业资源大省向农业经济强省转变的美好画卷也正在渐次展开。

  

  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省粮食工作者责无旁贷;

  提高农民收入,为耕者为食者造福,全省粮食工作者责无旁贷;

  提升增长质量,粮食经济持续发展,全省粮食工作者责无旁贷。

  站在夏粮“十连增”的高点上,我省的粮食流通产业正在开启新的征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全省粮食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奋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光荣篇章!(记者 党文民)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