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22726101

0755-82486034
时间:工作日9:00~18:00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热门话题
>高考压力下的城乡教育差距有待缩

高考压力下的城乡教育差距有待缩

发布时间:2009-08-20  作者:农业信息网 阅读:(26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 目前,正是广大高考生和家长焦急地等待着录取消息或已经接到录取通知准备上大学的阶段。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气氛显得不一般。因为今

    目前,正是广大高考生和家长焦急地等待着录取消息或已经接到录取通知准备上大学的阶段。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气氛显得不一般。因为今年全国已有11个省份实施新课改高考,明年预计有更多省份也将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到2012年,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市将全面进入新课改高考。从目前情况看,这一局面对农村教育发展将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将使城乡教育差距持续扩大。

  在功利化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人们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标准首先就是升学率的高低。令人遗憾的事实是,近些年来中国教育一直朝着不利于农村学生升学的方向发展。有关专家指出,现在农村孩子占整个大学生人数的比例只有17.7%,而上世纪60年代这个比例要高于70%。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更是加重了这种失衡。近年来,农村学生在重点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出自农村考生的高考状元已极为罕见。再加上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不少农村学生自认考不进名牌大学,读高职或高专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还不如早打工,早挣钱。在农村教育中,一方面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造成农村小学生毕业率徘徊在90%左右,初中生辍学率上升至30%左右;另一方面,连续几年农民增收缓慢,高校学费十年上涨了几十倍至上百倍,于是,一些地方出现了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人数显著增多的现象,比如今年出现了重庆等地上万名高中毕业生(其中多数来自农村学校)放弃高考。

  实施新课改高考会加剧教育的城乡差距,使落后地区考生处于更加不利地位。与“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不同,新课改高考将把学业水平测试或综合性评价同样列为高校录取的参考依据。由于经济状况好或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好的学校,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利用择校费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包括硬件设施和优秀的师资。另外,政府为了资源利用最大化,也将学校划分为重点与非重点。对于重点学校,政府加大投入,集中优秀生源和优秀教师,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升学率自然较高。而对非重点学校来说,生源不足且不好,教育教学设施陈旧,教师队伍不稳定,升学率很难提高。这就不可避免地拉开了学校之间,尤其是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在师资和设施严重匮乏的偏远落后地区,综合素质训练可望而不可即。如何处理好高考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关系,从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就成为了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话题。社会各界普遍预测,农村教育面对新课改高考将进一步拉大与城市教育的差距。

  比较城乡教育状态,可以看出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高收入群体的孩子基本都在城市,城市的考生比乡下的孩子占先天便利,得到高考加分的基本都是城市学生。目前资质好、收费低的公立职业学校大都按地域招生,甚至只招城市生源;而质量良莠不齐的民办学校收费较高,对多数农村家庭来说仍是一笔沉重的负担。鉴于此,不少有条件读书的农村孩子就选择了少读书直接“低端就业”。高考是公平的,但城市与农村的投入有很大差别,使高考之前的教育是不公平的,因而导致高考结果的不公平。而新课改的实行可能更加重这样的不公平态势。

  高考制度不管怎么改革,首先要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要有利于更好体现社会公平,逐步改变因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导致的偏远落后地区考生在高考中的不利地位。其次才是从教育本身的角度去考虑如何科学设计考试科目、完善招生制度等微观层面的具体问题。提倡素质教育是好,但是不考虑农村学校的资源配置,势必造成新的不公,使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要解决好“三农”问题,要依靠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新课改制定综合素质测评标准,应充分考虑到广大农村的实际,不能仅仅将标准定位在城市。新课改方案、新高考方案的确定,应更多地听取农村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吸收农村教师、教育管理者的优秀代表参加到方案的制定中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