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22726101

0755-82486034
时间:工作日9:00~18:00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行业标准
>上海海洋大学李思发团队育成一系列淡水鱼新良种

上海海洋大学李思发团队育成一系列淡水鱼新良种

发布时间:2012-11-03 阅读:(64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李思发教授和他培育成功的新吉富罗非鱼nbsp(资料照片)  以前,逢年过节或宴请宾客才舍得买条鱼;如今几天不吃鱼,饭桌上就好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李思发教授和他培育成功的“新吉富”罗非鱼&nbsp(资料照片)
  “以前,逢年过节或宴请宾客才舍得买条鱼;如今几天不吃鱼,饭桌上就好像缺点啥。”几乎每天跑菜场的王阿姨最爱吃鱼,常常讲述鱼盘中的“十年之变”――从吃鱼难转变为吃好鱼。

  而百姓餐桌上一条鱼的变化,离不开一位老人数十年付出的艰辛和坚持,他就是74岁的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思发。

  留学回到母校

  摸清“四大家鱼”家底


  人们常说,爱吃鱼的孩子聪明。可天天能吃鱼的家庭,以前却不多见。原因就是鱼少价高,吃鱼难。为了让百姓多吃鱼、吃好鱼,完全靠天吃饭的“涸泽而渔”终不是长久之计,我国水产渔业慢慢从以捕为主转变为养鱼为先。

  江河湖泊,大鱼小鱼成千上万,养什么鱼好呢?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毕业自上海海洋大学的李思发留学后回到母校,在国内率先开展鱼类遗传多样性与科学利用研究,先后主持《长江、珠江、黑龙江鲢、鳙及草鱼种植资源研究》、《长江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可行性研究》等,从形态、养殖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完整摸清了我国“四大家鱼”的家底。“花鲢、白鲢、草鱼和团头鲂是百姓爱吃的四大土著鱼种,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食,处于水体生物链低端,养殖成本低且繁殖能力强,适合大规模养殖。”李思发告诉记者,国外水产养殖的当家品种多是肉食鱼类如三文鱼、红鳟等,它们处于水域生物链顶端,按照“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养殖成本要增加十倍以上,不适应我国国情。

  30多年来,李思发带领研究团队不断申请中外科研经费和项目基金支持,完善和更新研究设备和条件,在上海南汇建立了25亩的种质试验站。不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他坚持往返于野外试验站与学校实验室,带着学生在群体、个体、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研究我国特色鱼种的种质特性,建立了水产动物种质鉴定标准和技术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种质保护与创新。

  十万百万挑一

  15年育成“浦江1号”


  “我们同时研究了草鱼和团头鲂,幸运地在后一个品种上喜获丰收。”李思发说,水产新品种选育实在太难了,有时全国数年也难有一个水产新品种。“比如,一条草鱼一次产卵一百多万,一条团头鲂一次产卵十多万,十万百万里挑一后,还得等三四年后小鱼长大,才能再选下一代。而鱼类良种选育最少经历六代以上,才能将优势基因稳定下来。如此算来,研究人员不仅要有‘天文数字里捡豆子’的顽强耐力,更需国家科研经费数十年如一日的支持。有几年科研项目中断了,只好想办法自掏腰包接济下去。若中断了一代,就会前功尽弃,太可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15年选育,团头鲂新品种“浦江1号”终于育成。团头鲂又名武昌鱼,是百姓喜闻乐吃的一种鳊鱼,自野生鱼驯养以来,种质迅速退化,生长变慢,体形变薄。“浦江1号”的生长速度比基础群体提高30%以上,体形健美厚实,经农业部审定公布为推广良种,成为世界上草食性鱼类首例选育良种。目前,全国已建立了3个以其为主产品的国家级良种场。我国团头鲂养殖年产量稳定在60万吨左右,其中“浦江1号”约占1/2,一年可增加产值10亿元,成为沪上百姓常见的盘中佳肴。

  几乎同时,李思发开始了另一场长达十年的“马拉松”――引进了尼罗罗非鱼“GIFT”品系,培育可供规模化生产的优良品种。罗非鱼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繁殖周期是1年,每一代罗非鱼要历经4次挑选,一年中最热最冷的时候是选鱼好时机。罗非鱼的鳍棘尖硬,老教授的双手至手肘处不是被扎得鲜血直流,就是冻得又红又麻。到第9代时,罗非鱼生长速度快了30%以上,出肉率提高约5%,优良品种“新吉富”罗非鱼选育成功,这是我国近百种引进鱼类中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选育新品种。2005年,“新吉富”罗非鱼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确认为新品种,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列入农业部全国重点推广养殖品种。如今,我国罗非鱼总产量已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20万吨,发展到目前的120万吨,占到全球总产量一半。

  最开心的事

  和老伴一起去菜场买鱼


  年逾古稀,满头华发,老教授心中的理想依然朝气蓬勃,他坚信“一个良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养活一方人,强大一个民族”。如今,南汇种质试验池里的团头鲂“浦江1号”已进入第9代,“新吉富”罗非鱼已推陈出新至第14代。依靠不同技术路线选育的“吉丽”罗非鱼,是兼具生长快和耐盐性强的新品种,2010年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确认为新品种,实现了“淡鱼海养”。这种海水环境里养殖的罗非鱼口味更鲜美,可与海水鱼鲷、石斑鱼等相媲美。

  他还致力于我国水产种质标准化建设,把我国水产生物种质检测技术和能力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专著《中国淡水主要养殖鱼类种质研究》对10种代表性淡水养殖鱼类的种质特征做了首次系统深入阐述;主持制定了鲢鱼、鳙鱼、草鱼、青鱼、罗非鱼、河蟹国家标准6项、《养殖鱼类种质检验》国家标准15项,均已公布实施,成为我国制定水产种质标准及检测工作必须参照的依据。2006年以来,李思发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鲢、鳙、草鱼、团头鲂遗传资源的变迁”,把视野从我国“三江”(长江、珠江及黑龙江)扩大到世界“三洲”(亚洲、美洲及欧洲),揭示了长江为这些鱼类的源头,实属世界性遗产,亟待保护。今年退休时,李思发将数十年积累的宝贵资源和科技成果,又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年轻的学生们,期待能薪火相传。

  由于在国内外水产养殖领域的杰出贡献和卓越的国际知名度,李思发教授获得2008年世界水产养殖学会终身成就奖、全球水产养殖联盟终身成就奖,成为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中同时获此两项殊荣的第一人。不过,老教授最开心的事,还是与老伴一起去菜市场买鱼时,掂掂分量,问问价钿。他说:“百姓能吃上更多更好的优质鱼,我与鱼结缘的几十年就值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