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22726101

0755-82486034
时间:工作日9:00~18:00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专家观点
>关注农机科技创新四大焦点

关注农机科技创新四大焦点

发布时间:2012-11-03 阅读:(327)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  7月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闭幕。这是我国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科技界的一大盛事。会议明确了深化


  7月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闭幕。这是我国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科技界的一大盛事。会议明确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系列意见,包括: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统筹各类人才发展。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措施等。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科技创新的新提法引起了农机科技界人士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
  出镜专家: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副董事长 陈志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罗锡文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 高元恩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方宪法
  焦点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陈志:企业是最贴近市场的,最知道用户需求的,从创新动力来说,企业也是最有动力的。一个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从产品角度说,那就必须要实现产品科技进步,这才具备核心竞争力。国际上的跨国公司无一不是这样。从认识上来讲,许多人认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发达国家不一样,企业现在没有能力承担主体责任,还应该由高校、科研院所承担,但就实践来看,我国大型骨干农机行业实际上已经承担了主体责任,只是之前国家政策不明确,比如一拖耗资4个多亿打造先进实验室,专门致力于新产品研发,福田雷沃重工的农业装备,其研究院的开发能力、手段、速度都是科研院所和高校不可及的。因此,从国家的政策导向上一定要明确企业作为主体地位不能动摇。
  作为企业来说,政策上的支持和企业自己对研发的投入两者缺一不可。目前,国机集团所属农机板块的企业,平均科技投入占整个销售收入的近5%,大大高于整个农机行业的水平。以一拖为例,进入国机集团后,集团大幅增加其科技投入比例,如今,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品牌知名度,一拖在国产品牌拖拉机领域稳居第一位置。
  中国农机企业有个特点,就是以中小企业居多,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能力成立研发机构,甚至有的小企业连研发人员都没有。所以当前的农机行业亟需搭建两个平台:一个是大企业的拉动平台。首先应推动大企业的科技进步,再由大企业的科技进步、创新能力的提高来带动全行业水平的提高,国家应该优先支持大企业,让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另一个是建立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平台。需要由国家政策上给予支持,如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等,这些平台应该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提升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功能。如果行业这两个平台比较好的解决了,相信整个行业技术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就会走的比较顺利。
  罗锡文: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是应该的,但是在目前农机行业,企业很难成为关键技术创新的主体。农机中小企业应该成为投入的主体、经费的主体,关键技术的东西还需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有某种很好的成果,就应该通过企业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变为产品。这个观点听起来不符合,实际是一致的。大型农机企业,比如一拖、福田已经有很好的技术队伍和创新团队,应该也必须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高元恩:企业是市场主体,产品从开发到销售都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如果是一个研究院所或是学校来做产品研发,那么研究出成果之后必须通过一个渠道生产。如果以企业为主体,那就可以直接与市场相挂钩,真正实现多快好省。
  方宪法:企业应作为技术需求提出的诉求者不断完善创新理念。当前,创新投入的主体、技术转化应用的主体无疑是企业,还有一个技术需求的提出也应是企业,这样才能在满足科技和经济结合上,在顶层设计上能够把握方向,面向产业。企业是和市场结合最紧密、最贴近需求的一个主体,所以说面向应用、面向经济发展,就理所应当地由企业来提出需求。大学开发出的产品直接转移给企业的成功案例不是很多,其原因就是中间需要一个工程技术的转化问题。大学在制造工艺方面,对产品技术、具体装置的工艺性和市场需求的一些具体功能等方面,了解和理解的相对较弱,很多转化完的产品拿到企业却用不上,或是在运用这些先进的理念改造时,会出现生产量过大、成本上升等问题。
  点评: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中处于关键环节和核心地位。科技创新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要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聚集,使企业全面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机构,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
  焦点二:推动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
  罗锡文:我20多年前就提出来要资源共享,不要各自为政,不要搞低水平的重复研发。我们农机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高水平的仪器,高水平的设备,不要重复购置。重点实验室建设第一是高起点,要实现资源共享,不能浪费国家的钱。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农机院曾开过一个田间智能作业机械关键技术的会议,这个会开得很成功,因为它实现了资源共享。会上,你说你做了什么,大家提你这个地方还需要哪些改进,我们这里有一个好的技术,可以和你一起合作,我们共同做好,最后中国农机院集中力量攻关。大家没有一点保留,不是怕什么我的东西被你学到,而是我这个东西可以提供给你,这是好的合作。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大家要形成一个共识,知识是大家的,是为大家服务的,不是为了自己,更不是为了晋职称,不是为了自己名誉。国家信任我们,国家给我们这个钱,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得到名,可以晋职称,但最终的目的要为国家服务,不是你个人口袋中的东西。科研人员要有这个品质,如果搞个课题,认为是你自己的,这就不对,你这个成果是国家的,就该为国家服务,如果大家都有这个认识,这就好办。
  高元恩:科研院所这些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形成了一定基础,在基础性开发、共性开发方面是具备一定优势的。但仅仅具备产品开发的基础,没有人牵头来做产品开发,这些优势也不可能发挥作用,所以说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这种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之前,国家向科研院所投入很多钱来购买设备,所购买的高速设备、电子显微镜等价格都很昂贵,但是这些设备的利用率很低,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和特殊的实验会用,大部分时间处于封存状态。而这些设备如果让工厂购买又要投入很大,把这些实验室装备开放,有任务委托工厂来做,就把设备利用率提高了,这是我们一直提倡的。
  方宪法:总体说来,农机行业建立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相比其他行业组织做得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们有国家首批科技创新联盟,秘书处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的产学研在本行业有一定学科优势、工程技术开发优势,一些大型企业都在这个联盟之下进行了团队的有效组合。就实际看来,近几年,确实有许多产品是从联盟科研院所到企业投产,同时也扶持了一些企业快速发展,这为企业快速发展和行业的产品调整,特别是为市场急需产品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支持。这些开放式的平台都是对大学和企业开放的,而且还有开放课题,企业有针对课题需要做实验的,也都是开放的。与此同时,要加快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和科技信息开放共享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资料、技术报告、相关成果的科技信息必须无偿开放。谁来做这些工作、谁来采集这些信息、谁作为平台,现在还有待于国家出台实施意见,这次创新大会要出台一个实施意见。
  点评:
  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这一点对企业来说是个福音,而且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促进。据了解,目前很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已经开始建立开放科研设施的合理运行机制,如中国农机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
  焦点三:破解创新发展难题深度结合产学研用
  陈志:当前,我国农机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无论从产品技术本身,还是制造水平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尽管如此,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前提下,面临转型的企业还有许多亟待突破的障碍。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久前,国务院还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总体而言,农机行业属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有些产品就是高端的,比如采棉机,以及很多特殊的机械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毕竟有限。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这应该是我们农机行业近期应关注和重视的,和一些国内外先进企业合作,推动企业发展,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就要在生产线上做文章。
  很早之前,国家便提倡“产学研”相结合,后来改为“产学研用”,但是从制度层面和体制层面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对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看来,一直都是以协议的方式来约定双方的行为和责任,农业产业装备技术创新联盟试图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个人认为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个待破解的问题。
  当前提升我国农机科技创新应该重点解决5个问题。一是要提高设计水平,尽量缩短研发周期,要在数字化设计方面争先。二是可靠性技术,目前我国农机产品受到非议的主要是可靠性技术。三是人机工程技术,原来我国农机不太注重对驾驶者的劳动保护、舒适性、噪声等方面的考虑,今后应多加注意。四是节能技术,我国农业机械从设计到推广都没人考虑节能环保因素,而在国外农机制造方面早已运用节能技术。五是智能化技术,从产品来说。863计划项目启动是个良好的开端,未来智能化技术也将是发展方向和趋势。
  罗锡文:要促进农机科技创新,首先是要有一个好的平台,要团结协作,精诚合作,这个平台就是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二,要有一个好的方向,明确要做什么,做好规划和统筹。第三,要有一个好的机制,这个机制怎么实现,包括分工、督促、协作、交流和共享等,都要形成共识。对于这些国家的大项目,我认为,如果是为了找钱,别来,项目没多少钱,如果是为了干活,我们一起干,我们一起踏踏实实为农机行业做事,这事就一定能办成!
  高元恩:自科研院所相继改企之后,企业就要追求效益最大化,这样就产生了收费问题和技术保密问题,这也是很多企业所担心的。以前企业从科研院所拿成果是无偿的,科研院所拿钱是国家给的,开发的东西是无偿地写成论文,或写成报告就给了工厂,甚至和工厂一起去做,而现在需要付费。这些年通过改革,工厂也逐渐适应了收费。收费的价格应该如何来定,现在也是问题,这多少都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诚信问题。研究院所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链,一个发展创新链,这个创新链有合同问题、价格问题,只要这些问题解决了就会很顺利,现在的发展方向肯定是对的,就是目前的问题可能需要逐渐磨合逐渐来解决。
  方宪法: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讲到,科技发展超前部署,充实技术储备,增强发展后劲,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我国的农机企业有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在方向的保持和团队的建设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好。为更好地进行创新发展,企业应迫切了解用户诉求。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到了“产学研用”,与之前的“产学研”相比,这个“用”就是产品的使用,用户方可以是农民或农场。为让用户满意,将研发产品更加高效地投入用户,做到真正符合实际的农艺情况,企业可以把这些用户请到课题组,随时听取他们意见。而出现的问题就是农民人数众多,组织化程度很低,谁来代表他们反应需求,这个现在还没有很好的解决。从长远看来,现在农业部主推的农机合作社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高,未来可以作为用户反映主体。
  点评: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凭借独门绝技成为百年老店。所以企业要不断创新、持续创新,这样才能支撑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温家宝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作出的形象比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这是一项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企业强则国家强,我国是制造大国,已经具备很强的制造能力,但仍然不是制造强国,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如果能在“中国制造”前面再加上“中国设计”、“中国创造”,我国的经济和产业格局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经济发展前景。
  焦点四: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培养领军人才
  陈志:这次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将创新人才提到非常高的位置,无论是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或是一个单位,领军型人才的作用巨大。对于农机行业,人才将会是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致命问题。
  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本身的课程设置有诸多与企业脱节的地方,三维数字化设计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通常高校并不注重学生的设计能力,此外,还有对实际产品的了解。二是,企业自身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培养做得不够,最重要就是体制和机制问题。如三一重工,其研发团队的项目负责人和研发骨干均持有股份,而一拖是国有企业,做不到股份制改革,因此从机制上来说需要从根本上突破。
  方宪法:企业若想做好科研工作,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人才,二是设施手段和条件,三是环境和政策,这三点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讲到,科技发展超前部署,充实技术储备,增强发展后劲,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我国的农机企业有个普遍的缺点,就是在方向的保持和团队的建设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好。企业大多只看重眼前利益,从技术战略想法上跟随的多,创新的少。而在大学和研发机构表现的就是创新的人才、专业的人才、高水平的科学家和卓越的工程师数量少。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关键是人才,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要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和高技术人员。在农机这个行业,大学中优秀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的队伍成员非常匮乏,在创新理念和创新层次、创新成果上没有达到我们追求的优秀和卓越,所以现在出现的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建立与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机制非常重要。
  点评: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个理念,努力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环境氛围。人才是科技创新中最具能动性的战略要素,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着眼点。要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改革,注重同行评议,侧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形成正确的科研导向和激励机制;要遵循科研规律,简化申请程序,优化经费管理,合理绩效考核,为科研人员自由探索、潜心研究创造良好条件;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队伍作为战略任务,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技术创新支撑行业发展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核心内容锁定创新驱动发展,如何实现创新驱动?业内专家认为,就是科技创新要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这个结合过程中,就需要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
  农机工业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一是得益于农用运输机械的创新;二是稻麦收割机的创新;三是大中型拖拉机的创新,这三大“创新”让近20年的农机工业快速增长。农机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外部经济条件,国民经济的发展来拉动农机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又从公共投资方面给予引导,即购机补贴。就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农机行业的增速回落,经济增加值出现下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产品技术供给不足。
  由此可见,在当今的形势下,若想快速、高质量的发展就特别需要技术创新,为企业急需的技术、为市场急需的产品提供有利的科技支撑。这些年我国陆续推出了一些大型拖拉机、大型喷雾机等,但这些都是属于市场容量不是很大的产品,可以说是细分市场的高端产品,还不足以全面带动整个农机工业的发展。而我们主流的市场,大宗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还要靠下一次的技术进步,这就需要有设计思想、设计理念在里面。(杨杰,白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热门产品